济源在线

搜索
查看: 1951|回复: 0

百岁将军王乐天的济源情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1-25 10:49
  • 签到天数: 15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自成一派

    5978

    主题

    6310

    帖子

    1万

    贡献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20

    活跃会员垃圾信息清理员创始人管理团队

    发表于 2015-11-16 10: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091455tji8ogfh4hh8k3hg.jpg

    王乐天诉说家史

    091456l2q5s5bg85bczc55.jpg

    王乐天在用放大镜看信

    091456bnucanr8ooodr2bd.jpg

    王乐天写给我市相关部门的信

    济源日报11月11日刊发的《济源籍百岁将军终生积蓄捐故乡》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身经百战的王乐天将军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对家乡有着怎样的情怀……在北京采访王乐天返济后,记者来到他的出生地——如今的邵原镇邵原村,走访了他的亲人、邻居,深入了解百岁将军与济源的情缘。

    出生革命之家

    11月4日,北京,王乐天的寓所。谈起家人,老人心情沉重,拿出一摞发黄的老照片,诉说起“我的一家”。

    王乐天指着一张张模糊不清的老照片,向记者介绍照片上的每位亲人,情绪愈发激动。他说,他的父亲曾任村农会主席,母亲曾任村妇救会主任。1938年4月,王乐天参加革命。第二年,他的二弟也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二弟随“长江支队”南下,后不幸牺牲。“拍这张照片时,父亲、二弟和前妻都已离世……”王乐天的思绪又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爸爸经常翻阅这些发黄的老照片,回忆逝去的岁月。那烽火中的亲情永远珍藏在他心中。”王乐天的女儿说。

    11月12日,记者来到王乐天将军的出生地——如今邵原镇邵原村的一座院落,看到几间低矮的土房正在被拆除,院里显得有些凌乱。王乐天将军的侄子王俊生说,这是将军的老房子,因为空心村治理必须拆除。他取出一张摄于1948年的老照片,上面有王乐天的父母、爱人、弟弟、弟媳、妹妹等人,而参加革命的乐天、乐道两位伯父不在其中。

    村民翟明东说,王乐天的妻子也是一名八路军战士。夫妇俩随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进军南疆,曾荣立一等功。在20世纪50年代初,三弟王乐贞因本地群众缺盐,随乡亲去晋南运盐途中遭遇不幸,两腿致残。后来,他依靠双手自力更生,艰难一生。四弟王乐祥继承父亲遗愿,积极参加家乡农村建设。

    难忘四次返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王乐天忙得顾不上回家乡看一看。直到1953年,他才圆了回乡的梦。

    据90岁的村民翟良志回忆,这是王乐天解放后的第一次回乡。当时,翟良志拉着王乐天的手说:“你工作那么忙,还挤出时间回咱这穷山沟?!”王乐天感慨万千:“千忙万忙,也忘不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啊!”

    1966年春天,王乐天第二次回乡。一进村,他就和父老乡亲拉家常,详细询问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和青少年的受教育情况,还到田间地头和农场、学校参观。

    1985年,王乐天第三次回乡。翟良志说:“王乐天那次回来,最令人难忘的是到学校为青年学子作报告,讲述了邵原革命史。”

    2007年,王乐天第四次回乡,看到家乡的变化,深感欣慰。在小沟背景区游览时,他语重心长地对景区负责同志说:“这里曾是当年抗击日寇反扫荡的地方,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宝贵资源,并开发利用好这些红色文化,造福老区人民。”在位于北寨村的“八路军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旧址”,修建“晋豫边革命纪念馆”,是王乐天的夙愿。当王乐天回乡看到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时,眼圈有些红润。他说:“我们不能忘记过去那段历史。那不仅是邵原的光荣,更是老区人民的宝贵财富。”

    在离开家乡的77个春秋里,王乐天只回了4次家乡,而且由于工作的原因,每次都是来去匆匆。然而,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将军,对家乡始终怀着深深的眷恋。

    馈赠一生积蓄

    解放后,王乐天看到家乡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滋味。他曾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为家乡调拨退役汽车,缓解了交通运输困难。当5辆汽车开来时,小村沸腾了!

    得知家乡复修济渎庙,王乐天慷慨捐资1万元。王乐天对济渎庙有着很深的感情。据老人回忆,1929年夏,济源师范从文庙迁至济渎庙内,党继新、赵年芳等以教员身份,秘密组织大批进步学生开展党的活动。“这里曾是济源的革命摇篮,也是宝贵的革命遗址。”

    邵州文化研究会成立,王乐天捐资1万元。喜闻“邵原神话群”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王乐天将军兴奋之余,挥笔写下“神话传闻久远,故事有物佐证;神山福水奇异,寻根溯源真奇”的诗句,以示祝贺。

    虽远在北京,王乐天依然关注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每逢在报刊、电视上看到家乡的新发展、新成就时,王乐天的兴奋之情总是溢于言表。他说:“许多年来,我没有忘记家乡,家乡人更没忘记我。”每当家乡人看望他时,老人总是问这问那,对家乡发展关心备至。

    今年,正值老人百岁之年,王乐天又将一生积攒的50万元,捐给济源市慈善总会。此举经《济源日报》、济源手机报、济源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后,读者纷纷点赞。

    遥寄数封“家书”

    年华似水涓涓逝,故乡情缘日日深。从1983年起,王乐天多次致信家乡党史办,为编写地方党史提供史料。特别是新世纪之初,他多次给家乡老促会、邵州文化研究会等单位邮寄书信,或寄语祝贺,或嘱言鼓励,或举证,或谏言,倾注了他对革命历史的别样情怀,彰显了他对故土的浓浓关爱。

    王乐天在给当时的济源县委党史征编办公室的信中提到:“你们要我查证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经济源一带南渡黄河的一些问题,现予以函告。抗日战争后期,我军曾多次在济源西南一带南渡黄河。太岳军区根据中央的战略意图,在济源、垣曲地区向日伪军发起进攻,相继攻克大社、克井、承留、王屋、邵原等据点……”在关于建立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信中,王乐天提出:“王屋地区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应当写好。这辈人读了,就想起几十年艰苦岁月;青年人读了,可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我党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王乐天在关于拟建晋豫边革命纪念馆的信中提出:“中共晋豫特委和唐支队曾驻此指挥抗日活动,建个纪念馆以教育后人。”这些,足见王乐天对家乡建设的殷殷关怀。

    王乐天还多次以书信形式,探研王屋建县时间、谏言拟编王屋县史、回眸晋豫边红色历程、为《邵原丰碑》正史建言,为济源党史修编、完善提供了宝贵资料。

    王乐天身居高位,以一身正气勉励后人。他的侄女婿田顺东说:“每当一家人团聚时,老爷子都要向我们讲述红色家史,希望我们不忘历史,继往开来。”

    签个早到,凑个热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