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济渎庙内济水源头之"小北海"
发源于济源的济水,出河南,穿越山东而入渤海。它在历史上曾显赫一时,与黄河、长江、淮河齐名。古寺、古塔、清泉、夜月,成就了历史上济源九景之一的龙潭夜月。而如今,济水的两个源头——西源老龙潭和东源济渎庙小北海,虽然依旧水波潋滟,但是早已失去了泉水喷涌而出的气势。儿时那眼水流翻腾的 涌泉哪儿去了? 65岁的赵延杰坐在济水的西源头之畔,陷入了深思。
“老海眼”的沉寂
在赵延杰的眼中,坐落在济源市区的老龙潭,曾是一处喷涌而出的清泉。当地人也称老龙潭为“老海眼”,这里是济水的西源头。
今年65岁的赵延杰就住在老龙潭附近,上世纪50年代末,为了增大水流,当地人在潭内打了5口自流井,泉水从深达2米的潭底喷涌而出,水流有一 米多高。泉水不急不躁,一年四季永不停歇,附近群众在这里还用水车磨面。走近时,水声震耳欲聋,场面颇为壮观。在丰水季节,老龙潭附近就成了一片汪洋,人 们要蹚水出行。
上世纪70年代以后,老龙潭附近相继建成了化肥厂、电厂、造纸厂等企业,由于工业采水增多,水位逐渐下降,老龙潭冲天而起的喧嚣声越来越小了,慢慢地,涌泉不见了,老龙潭也沉寂了,直到今天死气沉沉、昏昏欲睡的样子。
对于一眼涌泉来说,没有翻腾而起的水流,没有千姿百态的身影,就意味着肉体衰亡和人生谢幕。古寺、古塔、清泉、夜月,成就了历史上济源九景之一的龙潭夜月。北宋宰相富弼在《题龙潭》中写道:“乱山深处一龙潭,竹削琅轩水泼蓝。更倚云岩构兰若,直疑风物胜江南。”
现在,吟诵龙潭的诗词依然瑰丽妖娆,然而龙潭夜月美景已经归隐于赵延杰的记忆中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进而被遗忘了。
不过,走近老龙潭,细看,可以发现水底有很多细小的白泡,这是老龙潭沉淀的生命能量,它靠着这些细微得让人不易察觉的水泡,默默地滋润着周围的这片土地。
在老龙潭的石砌墙壁上,写着“济水老海眼”5个红字。在老龙潭右边约200米处,是一座破败得只剩下三间殿宇和一座七层六棱舍利塔的龙潭寺。
龙潭寺因老龙潭而得名,舍利塔也称“龙潭塔”。如今,舍利塔已经成为济水西源的文化坐标。虽然身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桂冠,但是它身躯老迈,神色忧伤。老龙潭微波泛起时,是否在和舍利塔窃窃私语?
开挖龙潭湖
已经陪伴了老龙潭800多年的舍利塔,依旧耸立在初春的阳光里。但时间不长,毗邻而居的老龙潭就要变身龙潭湖,这也许是它的最终归宿。
明代进士李濂在《游龙潭记》中写道:“龙潭在济源县西五里,去济渎庙仅二里,余谒渎庙毕,寓天庆宫,将游龙潭。桧柏菰蒲,参差掩映。孤塔秀耸,有双鹳栖其顶。而所谓龙潭者,实在寺前。潭阔一顷馀,淳淳清澈,可鉴毛发。”
李濂身后500年的老龙潭,已经成了一个工地,四周堆砌着开挖的沙土,一米多深的水中是成堆的红砖和沙包。这是2014年济源市实施的一项景观工程,要把老龙潭的面积扩大一倍多,建成一个供人参观的人工湖。只是,没有了涌泉,将来的龙潭湖里还有哪些迷人的神韵?
老龙潭向东一公里左右,就是被称为济水东源头的济渎庙。
从地理学角度看,济水有东西二源。从老龙潭发源的水叫河,从济渎庙小北海流出的水叫珠河,二河在济源市北海办事处庙街村汇合,形成济水。古时,济水源头一派繁忙,水可行船,济水上游的堽头、马头村,就是船舶的停靠处。
现在,老龙潭有一条水渠和济渎庙内的小北海相连。
只见水渠内长满荒草,几乎没有水流。沟渠旁虽然开有朵朵迎春花,但面对一渠荒草和落叶,想必,迎春花也黯然神伤,要不然怎么会这样无精打采?
其实,作为济水的西源头,老龙潭早已勉为其难了。如今,小北海是否水波荡漾,流水淙淙?
东源小北海
与四周并无遮拦的老龙潭不同,小北海坐落在气势恢弘的济渎庙内。济渎庙全称为“济渎北海庙”,从名字可以看出,这里与水有关。
红墙、彩色琉璃瓦、回廊构架、殿宇庄重、古柏森森,这就是济渎庙,既大气豪迈,又瑰丽多姿。
当你走进它的深处,你会发现,济渎庙是多么有个性,它既有曲径通幽之景致,又暗藏气象万千之神韵。站在小北海旁,好像到了水乡江南,有亭台楼阁,有园林美景,有潋滟水波……
小北海由北海池和济渎池组成,四周由石头砌成,周遭围着石柱栏杆,岸堤上是几座古色古香的亭阁,古朴中又透着雅致。水边有成排的盘根错节的柳树,柳树的倒影更衬托出泉水的清澈。
水是那样清澈和宁谧,让人直想走下去,用手轻轻撩拨,让温软的肌肤和柔柔的泉水融为一体。
此情此景,让人心生感慨:济水东源之水,对于那些河流源头浅浅的一脉细流来说,已经显得有点奢侈。能被这样纯净的泉水滋润,应该是一件幸事。
在赞叹之余,也有不解。
站在立着“济水之源”石碑的北海池旁,水波不动,沉寂无声,感觉不到水的生命跃动和蓬勃张力,这里好像是一潭死水。但是可以看到水底嬉戏的鱼虾,可以看到水面之下的丛丛绿草。鱼虾让水显得如此灵动,而丛丛绿草,使水色更浓,它们也给浮嚣以宁静。
这样的追问,或许更能撩拨人心。
流出济渎庙
显然,老龙潭已经难以向其注入泉水,那么,北海池充沛之水又来自何方呢?
答案就在水下,仔细看,发现水底不时有细小的密密麻麻的白色水泡,这里就是水的暗流。莽莽山河,滔滔流水,于世无奇,但是,这些细小得让人难以察觉的成千上万的白色水泡,让人惊叹。有了它们,才有了北海、济渎二池清水,才有了淙淙流淌、延续至今的济水东源。
沿着济渎池往东走,穿过一段半圆形砖门,两池之水在这里收敛起了舒展的个性,变得既谨慎又急躁,它们从一条不太宽的石砌的水渠内溢出。
也就是在这里,终于听到了水的哗哗响声。也许是走得慌张,也许是面对新生活,多少有点难以适从,水流有点急促,荡起的白色泡沫在出口处盘旋着。
泉水从这里流向了红墙外。一墙之隔,俨然两个世界。墙内,是一方被禁锢的神圣之地,而墙外,则是车水马龙的滚滚红尘。
红墙内虽也是至善境界,香火鼎盛,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和十五,会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此叩拜焚香,但这里没有庄严佛门的经诵悠扬,寝宫里供奉的是济水神和北海神,这也正是济渎庙被誉为“天下第一水神庙”的内涵所在。
从这个让人心生敬畏、古代帝王一次次举行盛大祭祀典礼、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吟诵的济渎庙里走出后,泉水面前有居民的房舍,有种着小麦的阡陌农田,还有让它沉醉于此的宽阔的大地胸怀。
仿佛远方有一个神圣的召唤,泉水已经义无反顾,虽然它的身姿是逶逶迤迤的一脉细流,所走过的印迹也只是浅浅的一线,但已经有了奔涌之势。
珍珠泉水涌
小北海之水也不是孤军远征,就在济渎庙外东北角,还有一个伙伴在等着它,这个伙伴有一个优雅的名字——珍珠泉。因为水面冒着晶莹的一串串水泡,故得此名。
珍珠泉呈不规则的正方形,深两丈有余,一亩见方,珍珠泉池四周,是绿油油的麦苗。泉池四周皆石壁,石壁上依稀可见“1975年5月南水屯村大队”字样。这应该是建造的时间。
石壁上方是已经生锈的铁栏杆。石壁上有对称的八个石阶通往下边。珍珠泉中间有一个水泥灌制的圆形基座。基座四周有十几根水管,流水汩汩不断。
珍珠泉池里,十几个妇女在浣衣。
一位妇女说,基座下边就是珍珠泉。当地政府为了对其加以保护,就在上边建了水泥墩子。这里的水冬暖夏凉,且四季不断,成为她们洗衣服的好去处。珍珠泉四周有似涵洞模样的暗渠,一部分水源汇入济水,一部分流向他处。
中午时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珍珠泉的上空,阳光温柔地洒在珍珠泉上,水面上的一层金光随着洗衣者的手而变幻着轮廓,一圈一圈外延,水草斜着身子,任鱼虾穿行其间,凄迷沉静。
这样的涌泉,在中原大地已难看到。泉水喷涌,捣衣声声,阳光柔和,田畴静寂,这样的场景,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济水西源的龙潭水和东源的济渎池水、珍珠泉水,分别流向东南方向,在温县城西流入黄河。出黄河后,来不及歇息,又继续奔流而下,向着辽阔的大地负重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