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在线

搜索
查看: 1086|回复: 0

济源“草根”豫剧《梦回延安》被搬上银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2-4 17:51
  •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略有小成

    1728

    主题

    1819

    帖子

    1544

    贡献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943

    活跃会员精华达人突出贡献灌水之王管理团队

    发表于 2015-11-6 10: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对于本报在2013年报道过的《济源市一草根剧团排演现代豫剧〈梦回故乡〉,戏里戏外传递的正能量让人泪奔》,有的读者可能还有印象。可喜的是,经本报报道之后,该戏又经过了数次改进,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日前,该戏又被搬上了银幕,并在济源市举行了开机仪式。11月4日,《梦回延安》剧组一位负责人说:“两年前看了《河南日报》的报道后,一直对这个好题材念念不忘,今天终于可以付诸实施。”

    1943年,中原地区发生罕见灾荒,加之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老百姓四处逃荒要饭。济源南勋村的成怀芳、王素英夫妇逃荒至延安期间,得到了共产党干部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延安期间,抗大教员李文放因赴东北战场,通过八路军战士刘姐将出生21天的孩子托付给了也是刚得子不久的成怀芳夫妇抚养。

    国民党部队进犯延安后,成怀芳夫妇带着革命后代离开延安,在枪林弹雨中历经1年半辗转回到济源老家。在途中一次通关检查时,夫妇二人为保住革命后代,只能狠心丢弃了自己的小儿子。随着革命形势发生变化,组织派刘姐将李文放已经6岁的孩子接走。而刘姐在执行任务时牺牲,没能向李文放说出孩子受人抚养的情况。从此,李文放母子与成怀芳一家失去联系。

    时间过去了50多年,两鬓斑白的革命后代在翻看童年照片时,不慎将相框摔碎,看到了照片背面写着的养父母的地址,随即赶赴济源市承留镇南勋村寻亲。然而,成怀芳夫妇都已病故。站在二老坟前,56年的思念,难见亲人的遗憾,世事变迁的感慨,一齐涌上心头,他情不自禁跪在坟前,向长眠的亲人连磕了56个头(本报2013年9月24日曾对此做了深入报道)。

    据该剧组介绍,《梦回延安》是一部只有400万元投资的小制作电影。作为一部抗战题材电影,《梦回延安》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前线,也没有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从抗战后方入题,从小人物入手,写出了广大群众对抗战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通过一个有血有肉的感人故事,刻画了中原地区一对普通农村夫妇的伟大形象。

    在分析《梦回延安》有何现实意义时,编剧朱军说,本片主人公是当时千千万万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代表,他们颠沛流离的身世背后,是党和人民群众对建设新中国的无比渴望。通过他们的历程,可以看到共产党人献身革命的义无反顾和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信任与奉献;看到了延绵在中原与延安之间一段如歌如泣的感恩之情,也看到了一段努力奋斗、回报社会的立志人生。“电影弘扬的诚实、善良、包容、勇敢、感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在继承传统美德、传递人间大爱的同时,该电影也对密切党群关系、永葆党的先进性有着重要意义。”一位主创人员说,剧组在《梦回延安》拍摄策划案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艰苦岁月需要被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被铭记。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历史背景下,从群众的角度看历史,有助于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意识,更有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