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1-1-25 10:49 |
---|
签到天数: 15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自成一派
管理员
- 积分
- 3542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都说济源531兵工厂是林彪当时一心想要建设的一个军事基地,然,时隔多年,这个基地是否还存在着呢?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调查。
林彪在权时,为稳固前方供应,在济源一手兴建的大型兵工厂数个之多(7个?当年绝对大型),然而如今只剩531、5××两个,其余都在林彪坠机后陆续衰败迁移。
历史上的林彪早有夺权野心,重视军工制造是稳固军权的必然,1970年,他从全国调来大批劳动力和技术人员来到济源,(其中东北人居多,这就是现在为什么那儿的人们都说普通话的原因),而洛阳的拖拉机厂在战时有生产坦克的能力,济源与洛阳相毗邻的地理位置极易形成军事基地。
在林彪的原计划中,济源原本将成为极为发达的军事、重工业要塞,投资建设的力量足以在中原地区形成一个小北京的规模。当然,这些都只能是济源531人回忆过去的资本了,林彪死后,济源还是那个济源,颇为规模化的兵工厂,却不是那个兵工厂了。
早就在朋友口中得知,济源531人在若干年前一直自诩城里人,而如今济源的市区,则是他们眼中的乡下。这曾让我颇为费解过一阵子,直到遇到一位真正的531人。
那位大姐的祖籍应该在河南的某个地方,但三辈以内的族人都在济源,奇怪的是,她的口音是极为正宗的东北味儿,当我询问起口音来源时,她颇为自豪地说:我们那嘎都是这么说话的,别说你了,我从小在这儿出生的人听济源土话也费劲得很……我压根儿就不喜欢济源。
这段对自己故乡立场的表白让我略微明白了几分——难怪我认得的济源人一提起531都有避讳的口吻。
从济源市区打车到531,差不多半个钟头,基本上一出城,就是大片的田地和远远的王屋山脉,丝毫不见想象中普通话盛行的人口聚集地。一路上问了许多关于济源兵工厂的事情,师傅知道得挺多,说了也不少,却没有听到我预料中的对林彪的崇拜,倒是忘了为何而起的一句赞美:都是咱们毛主席的好啊!
当即愣了神,想起曾看到过的济源民俗婚礼,想起那幅意味着天和地的毛主席像,颇为感慨了一番。
只失望路上的景致太差,直到师傅提醒说531快到了的时候,我还在茫然地看着S80显示器上几近黑白的画面,问师傅:哪边儿是531?
当然是前边。车子径直进了一座大门,门口没有想象中的重兵把守。倒是前方一条横在天空的窄桥引起我的主意,问师傅:那是什么桥?
师傅用浓重的济源普通话对我说了一个词,反复问了几遍,愣是没有听懂。
车子在沿山而进的一条人工河畔停了下来,等人的时候我又厚着脸皮凑上去打听,那道桥为什么横跨两个山头那么高?为什么那么窄?为什么没有人走?什么年代建的的桥?当初建桥的目的是做什么?
终于有个当地人用东北味儿的普通话纠正了我的错误:那是一道渠,引水用的渠,当初建渠就是为了兴修水利,是毛主席带着咱们修的渠,没见过这么高的渠吧,那个年代建起来,真不是个易事儿,还是咱们的毛主席好啊……
冲着531人对这道连贯两道山山颠的人工高架渠的自豪,我在这座桥下拍了许久。险些忘了此行531的目的
去531是为了帮朋友找一个人,手里有张经口述记录下来的地址:市政楼二楼。
司机师傅对我记录的地址嗤之以鼻:这351里头哪儿来的市政楼?肯定是四层楼!
大惑,四层楼是个楼么?哪座四层楼呢?怎么不说几号楼?要不要我再打个电话问问?这么大一个531,岂不是有很多四层楼,怎么能这么写地址呢?
在师傅的笑声里,我丰富的联想跑去了刀郎家八娄的汽车牌儿牌儿那里。
在531的生活区,分为南北中三个区,这个四层楼,就在中区,即将进入厂区的地方。果然是个四层楼。
这条人工河畔的砖红色四层楼就是531唯一的单身宿舍,据说也是唯一的超过三层高度的楼房了。
城市各有不同,单身宿舍,却是千篇一律的。狭长、拥挤、煤球、煤气灶、纸箱、障碍、布帘、卧室+客厅……整座楼的味道。主人窘迫的笑。
并不吃惊一座大型国企里这样的建筑,吃惊却是,大型国企里,这样的建筑竟是制高的住宅楼。我诧异地四下大量着531,昔日的辉煌,也许只是那座标注着“中原特钢”、却没人以此称呼的大门:
辉煌也许只是,记载和瞪视过近代史的眼睛:
辉煌也许只是,诠释了荣耀和神秘的壳,
遗留在结了蛛网的角落。
干涸的人工河床里还残流着山上的细泉,河畔的林荫道幽雅闲适,一定是当年的531人,满怀激情的杰作。
记忆凝固在石头的缝隙里。然而,531并非几十年里一成不变,河床那边,一块儿显然属于这个世纪的活动中心诉说了潮流的使然。若不是政局的变故,没有人会想故意遗忘这大山深处的城市。
激情、年代、力量。作为济源曾经如城市一般繁华的531兵工厂,这里的配套设施还是很齐全的,531军区医院、小学、中学、幼儿园、市场、菜园、麦田、驻点……应有具有,只不过,昔日的繁华,更是今日的落寞。
人在深山,心牵何处?放飞了他们和她们,守着寂寥的村中城,守着半辈子垒砌的江山,守着红砖水泥墙……朝朝暮暮,守在531的心脏里,聆听山外新鲜城。
惊奇在531,没有想象中的重兵把守,没有印象里的士气和森然。只有一条干涸的河床,和其上一条高架的渠,还在诉说着昔日众心合一的场面,以及,那之后,没能如计划中发展的531。
531的那位大姐语气沉重地告诉我:年轻人都走完了,连个家教都请不来,学校老师的水平都是那个模样,听任孩子们疯玩儿着。管不及他。沟里的孩子们长大也是要走的,我家的儿,一定要走出这条沟。这位一面之缘的大姐竟拽了我当稻草,请我去当家教,教她的孩子,文武双全,走出济源。唉,替这座老国企叹口气。
年轻人在陆陆续续地走出大山,531的容貌更会急速地老化下去,或者,逐渐尘封进历史书籍。
济源城,你拿什么去留住年轻人的心?是篮球城?是市政楼?还是巍巍王屋和太行?根深才能叶茂。不给养的根,注定挡不住叶的飞舞。
|
|